您当前的位置 : 内蒙古新闻网 > 内蒙古旅游

红山文化标识发布

    红山文化标识

  6月14日,首届红山文化国际传播大会暨“新时代大讲堂”在辽宁省朝阳市举行。会上发布了红山文化标识。  

  红山文化标识综合吸纳了红山文化标志性的C型玉龙和玉猪龙的造型特点,采用红山文化彩陶的独特勾连涡纹线条构成双“C”意象,一个“C”代表“中华”(China),另一个“C”代表“文化”(culture),双“C”相扣,形成由内向外的发散式螺旋结构,寓意作为中华文明源头之一的红山文化恒久流传。标识颜色为红色,取自红山文化彩陶颜色。整个标识既有“山”的艺术轮廓,又似流淌的水滴,线条流畅,辨识度高,便于传播。

  红山文化是多元文化交汇碰撞出的文明火花‌。红山文化发源于东北地区西南部,主要分布在西辽河流域(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和辽宁省朝阳市境内),是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,距今约6500—5000年。红山文化不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,还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中占据了重要地位。红山先民创造了具有礼制雏形的“坛、庙、冢”祭祀建筑群和独具特色的玉器,证明红山文化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点的文明之路。红山文化的标志性符号是玉器,其中以赤峰市发现的“C”形碧玉龙最为著名,被誉为“中华第一龙”。‌

  内蒙古自治区、辽宁省是红山文化的主要分布地区,多年来,双方高频互动、考察互访不断,两地政府高度重视红山文化保护传承工作,在联合考古、研究交流等方面加强务实合作,取得丰硕成果。(记者 肖璐)

编辑:付晓娟

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:

①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内蒙古新闻网”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,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内蒙古新闻网”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
②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(非内蒙古新闻网)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
③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30日内进行。